欢迎访问『 博普智库 』制药人必备知识工具
收录 被收录1次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其他

Vol.2 | QC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QC工作实操集锦问答第2期
评分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
阅读 1114 收藏 4 赞同 2
手机端查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
工作实操集锦问答系列内容来源于【博普智库-问答板块】。文章中问答回复并非标准答案。如存异议,可点击进入具体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其他更多的精彩问答内容,可进入【问答】浏览。图为app内问答
Vol.2 | QC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问答栏目是博普智库为行业人士提供友好交流的一个板块。大家的任何与行业相关的技术讨论、工作疑难,可在问答板块提出。礼貌提问,友好回答,学习共进。点击文末链接可跳转查看更多精彩往期
Q1:对于原始批号一样的进厂原辅包,二次来料可不可以直接放行?我们是生物药企业。如果可以的话,需要走什么流程?
不可以,原厂同一批号,不同时进厂视为本厂两批,都要检验。你不检验测一下,如何确定第二次进厂的没有被污染过?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2:请问原料药菌种鉴定如何作才能符合注册要求?是不是必须进行基因测序?用生理生化特征与文献对比行不行?
简单的菌种鉴定,用生理生化特征就可以了,复杂的菌种,生理生化特征无法鉴别,就需要做基因测序。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3:口服固体原料药D级洁净区必须做动态微生物监测吗?有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
基于产品工艺暴露风险评估确定,一刀切并不合适,D级动态微生物监测标准可以参照USP、PDA tr13等相关规定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4:细菌内毒素的供试品阳性怎么配制,怎么加进鲎试剂里,安度斯课件和同事说的不一样,做出来的结果不显阳性,是什么原因呀?
供试品可能有干扰内毒素的东西,可以选择把供试品加进去溶解鲎试剂之后,最后才加标准品内毒素,然后迅速孵育看结果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5:有没有哪个文件规定A级必须连续监测浮游菌啊?沉降菌一般采几个点?
我们的A级灌装区不是连续监测的,一般是两个采样器采样4小时;沉降菌的放置位置应该经过评估,不影响操作,我们是3个点,供参考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6:活性炭内毒素检查L=2EU/g,C=0.015g/ml,入=0.03EU/ml,最大稀释倍数=0.015*2/0.03=1,加入鲎试剂中要怎么加?不复溶直接加0.2ml吗?
1就是测试原液的意思。鲎试剂本身已经确认使用方式,认为0.1:0.1是稀释这与厂家设计鲎试剂的初衷不同,如果想加0.2建议买进口0.2ml鲎试剂(无需复溶)。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7:干热灭菌内毒素指示剂挑战实验中,灭菌后必须马上对灭菌后的指示剂进行检验吗?放几个小时后再检验可以吗?
存放条件适宜,可以晚点检验。需要注意存放过程不要被污染。因为内毒素常温下稳定。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8:纯化水运行一年后,进行回顾分析后,所有的水点还要继续定期检查?还是从中挑部分水点进行检测?
个人认为纯化水系统的储罐进水口等取样点是必须监测的,车间使用点的取样口可根据sop规定,轮流监测或全部监测。另外原水每年要做水质检测。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9:为什么在无菌检测过程中,要求规定加入不大于100cfu的含菌量?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理解,应该是阳性对照,目的是确定你的培养基的营养性,而保证无菌的结果是真实的,而非培养基失去营养而呈现出来的假阴性。加入的数量,我认为就是跟你验证方法保持一致。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0: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沉降菌动态检测,结果是按4小时报告。。。假如一个区域,我是只放1组培养皿放1小时,然后结果乘以4。。。还是我放4组培养皿放1小时,然后4组进行累加? 还是其他?谢谢
不足4小时,计数时不用扩增,是多少就是多少!如果你们培养皿验证只能放1个小时,那么就要铺四次,计算累积值!但是每次铺碟子都是一次风险,自己评估风险哦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1:在跟踪检查中,检查员提出来“企业未对实验室已清洗的玻璃器皿存放有效期未做验证!”我的疑问有2点: 1、玻璃器皿的清洗有效期需要做吗? 2、如果需要做,那么需要做哪些指标呢?
对于一般玻璃器皿清洗后放置与有密封的防尘盒中,理论上不用清洁效期的验证,因为污染可能性低,风险角度考虑可以企业规定一个合适的日期(例如1个月,一般常用的玻璃器皿清洗干燥完一周怎么也用了)。另外对于有微生物需求的,我认为需要验证。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2:辅料生产企业所使用的辅料需要批批全检吗,能不能通过加强供应商审计,索要厂家报告,自己内控个别检验项目,然后定期全检是否可行?
这个取决于单位的剂型,根据CDE官网回复,制剂产品所用的辅料应批批全检。原料药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和辅料可加强供应商审计、索要厂家报告、自己内控个别检验项目,然后定期全检并比较评估。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3:法规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环境要求是什么?2020版药典指导原则9203中写到“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生物安全柜或B级洁净区域内进行”,必须用生物安全柜吗?不能用超净工作台吗?
分两块来理解:1、不低于D级背景的生物安全柜,主要操作带菌的阳性相关试验。2、不低于B级的洁净区,企业通常使用D+A的超净工作台来操作常规检测样品。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4:检查缺陷项:微生物实验的霉菌阳性对照检测培养基与样品检测培养基放置在同一台恒温恒湿培养箱内培养。请问大家是怎么操作的,分开培养,还是放一起培养?
检察官考虑的是可能造成霉菌污染或交叉污染。一定要一起培养建议封口膜把碟子封起来避免微生物扩散。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5:我想咨询一下在做环氧乙烷灭菌时,短、半周期预热柜的预处理温度是否需要做下限。另外如果在短半周期暴露温度做下限,那控制范围还是和日常灭菌时的相同吗?
1.灭菌时,短、半需要做下限;2.短周期做温度下限,是生物指示剂挑战测试。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6:各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一下,纯化水取样该不该用乙醇擦拭取样口?
按GMP指南进行操作。纯化水检验的目的是检测水系统的质量,应尽量排除其他方面的干扰。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7:药典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控制菌适用性检查培养时间的规定:“在规定的温度和最短时间下培养”。比如大肠埃希菌的适用性验证:TSB 18h→MCB 24h→MCA 18h。现在有个纠结的问题就是培养时间需要掐着时间点做,还是可以理解为小于最短培养时间?同时如果按小于最小培养时间操作,会不会导致不合规?有没有控制菌验证的培养时间短于最短培养时间的?尤其是出口欧美方面的产品?
如果加的菌落数没问题,在小于18小时已经便于观察了,可以在小于最短时间观察,最短培养到18小时取出。药典18小时是就大部分细菌来说的便于观察的最短时间。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8:阳性对照室相对于缓冲间和外部大气,分别是正压还是负压?我们的阳性室相对于阳性室入口的缓冲室是负压,相对于大气是正压,请问对吗?
1、微生物限度室:为了保证无菌,不使缓冲道内的空气倒流入微生物限度室,因此,微生物限度室的静压差应设计成:相对室外大
气压≥10Pa;然而相对缓冲道要呈正压,一般≥5Pa≥即可。
2、阳性菌室:为防止室内的有菌空气倒流入缓冲道,对洁净室造成污染.因此,要设计成:
微生物限度室(无菌室)与阳性室是相反的,前者尽量无菌,后者有菌。所以,前者比缓冲间相对洁净,要保证其不受缓冲间影响,故其对缓冲间为正压;而后者有阳性菌,相比缓冲间要风险大,故要保证缓冲间不受污染,故其相对缓冲间为负压。而两者相对大气压均为正压,有利于室内气体的排放。
应该注意:无菌室与阳性室不能通用一个缓冲间,否则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19:静态悬浮粒子监测是在臭氧消毒前还是消毒后?悬浮粒子和消毒应该没关系吧!我是想问哪个最能反应环境?假如静态测悬浮粒子在消毒前检测,那么卫生清洁用注射用水擦拭后还需要消毒剂擦拭吗?
(1)如果仅仅是正常进行静态静态粒子监测的话,前后都无所谓。如果环境监测周期波动范围较大的话,而且恰好赶上了消毒,完全可以后测,毕竟条件更差一点。当然前侧无任何问题。
(2)如果是长时间没有生产,想进行恢复生产前的静态环境监测,肯定得等臭氧消毒,清洁合格后。再进行环境监测。
(3)如果是空调系统消毒效果验证的话,肯定是消毒后测试,如果是消毒效果周期验证的话,肯定是消毒前测。前测后测取决于最终的目的。得看具体消毒时的臭氧浓度为多少,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臭氧浓度不一样。如果,杀灭表面微生物的臭氧浓度,且对杀灭效果进行验证过,可以不用擦拭消毒剂(就洁净厂房而言,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部是否可行,不知道)。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Q20:1.药典中,无菌检查法的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需要在各培养基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4天,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是培养两天,这里有点疑惑,为啥无菌检查法的要培养这么多天,是为了足够培养基的无菌性吗,可不可以减少培养时间呢2.无菌检查法中的薄膜过滤法中,加入培养基的过滤器一般是一次性的是吗,那有没有其它可重复使用的过滤器可以代替呢,我们公司样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集菌仪过滤器样式和网上直接加培养基的过滤器看着差不多,但是是可拆卸的,过滤完,将滤膜取出再贴于培养基平皿中培养,这样是否也可适用于无菌检查法的薄膜过滤法呢?
1、许多实验室再检验实践中观察到有些样品经培养7天时是无菌生长的,但到13.14天才能观察到有菌生长。有可能是因为:无菌产品中存活的微生物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损伤而处于假致死的状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才能生长繁殖到肉眼看得到的程度。也有可能在抑菌产品中一直被抑制着的污染微生物处于亚致死的状态。还有可能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本身属于生长迟缓的微生物。国外的药典中规定不得少于14天。
2、无菌检验要求严格,最好不要1这样干,出了问题,找不到原因。
3、隔离器一般都是无菌环境,A级。无菌检查必须在B+A洁净室条件下操作。
>>点击查看更多回答 / 发表不同见解
更多精彩往期
Vol.2 | 确认与验证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Vol.2 | QA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生产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QC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QA必看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确认与验证 -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研发注册 -工作实操集锦20问
发布于 2021-01-26 14:19:09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分
1
2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