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 被收录1次
质量管理 CAPA管理

关于“三静三动”的纠偏(历史总结帖)

说到验证确认,就必须提GMP这句话,“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但这句话,大多数人都是云里雾里,于是大多数时候,都采取了萧规曹随的方式,沿袭旧人的做法,找个模板抄袭一下就撸起袖
评分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
阅读 1543 收藏 1 赞同 4
手机端查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
说到验证确认,就必须提GMP
事实上,风险评估取决于认知水平。很多人不明就里的沿袭旧人的做法,原因只有一个----对于验证对象的认知缺乏。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不是问题,因为学习都从模仿开始。但一直在模仿,缺乏探寻本质的心态,那就永无可能去超越,就谈不上进步。
更何况,有些旧人的做法,从开始就是错的,然后以讹传讹就此一错到底,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并且还不断遗祸无穷。例如空调净化系统确认的三静三动,直接沿袭了验证中常用的三次这个概念,就是典型的表现。破除迷信,挑战权威,专注技术交流,本就是我辈一直秉承的使命。或许我们不会是对的那个人,但应该抱着求知的态度去不断质疑。
经常看见坛子里,有人问空调净化系统确认或者再确认怎么做,很多人脱口而出就是三静三动。再追问下去,就不知所以然了。甚至还有人问出,动态压差和静压差的区别,如何在空调净化系统确认中进行动态测试。何其谬也?
这就类似压片机性能验证一样,习惯性的就以为要来个三批。这里头,三就是个误区。就像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工艺验证都要三批。其实现在已经是个讲究持续性确认的年代了(按照最新的理念来说,三次的概念正在被更具有代表性的统计学方法取代),有些思路该换换了。以前三次的要求,那是因为专家们觉得解释起来太麻烦(就是可能说了你也不懂),就直接规定了三次而已。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按照旧有的思路问个新的问题,假使按三次,每次做多长时间才合适呢?
24小时?72小时?或者参照水系统,来个7天?我相信更多的问号要冒出来了。
别急,还有问号呢,当我们确定了测试时间,那么第一次测试在何时进行才合理呢?后面是否需要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持续进行测试呢?间隔的时间多长才合理呢?这些无数的问号,想必可以难倒很多读者,并开始反思……
这种反思将有助于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否则我建议你可以停止阅读本文了。因为一个连锤子都敲不开脑洞的脑子,可能不是脑子,是榆木疙瘩。我说再多,也是对牛弹琴,不,牛还知道随着琴声点头的。
显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验证的广度和深度,这句话要落在实处,落在本文讨论的具体案例,就必须了解空调净化系统本身的原理。
这个系统说简单点,就是一个风机,三道过滤,附着在一个板房的管路系统,以及温湿度调节设施等。我们抛开次要的东西来谈的话,以一个D级区为例,并选择其主要性能净化能力的指标-----尘埃粒子。
当我们完成了IQ和OQ之后,此时,进行PQ的话,当开机后,通过高效过滤器送出的风,已经是洁净空气了。但我们要在房间内采样测试,想得到合格的结果,还需要考虑房间内本身的尘埃粒子污染数,以及送回风口设计的流向。良好的流向设计,具有更好的快速稀释净化能力,带走房间内的污染物。当然,房间的大小和与之匹配的风量都应该符合要求。
我们知道静态测试时,有一个细节要求,尽量避免测试人员的活动干扰房间内的气流。通俗的说,就是你别挡着送风回风,并且不要像一根桩子那样傻乎乎的呆站着。笔者以前测试的时候,都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Ok ,稳定的送风,洁净的空气,不受干扰的稀释气流,封闭的房间这些前提都确定,那么,决定房间内达到净化要求的时间,现在只取决于房间内开始存在的污染物总数。当污染物总数确定的时候,那么净化达标时间也就确定了,这个时间就是理论上最合理也是最节约的测定时间。我们按照这个时间开始测试,就可以圆满的完成第一次静态测试。
但是等一下,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奇怪的念头混进你的大脑-----如果我们进行一个房间尘埃粒子数的预设控制,修正我们的确认方案并执行。那么当合适的启动时间后,当测试的结果符合要求时。这个时间就是我们确认的另一个目标-----自净时间。不是吗?似乎我们无意中找到了一个节约验证成本的方法?
我们按照逻辑继续往下走,当自净已经达到要求了,我们需要继续保持开机吗?我们需要持续进行测试吗?如果是,那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很愚蠢啊。明摆着的,除非发生过滤器突然破了、风管炸了、风机当机了等等意外事故,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后面的测试肯定一切正常,那又有什么继续测试的必要呢?傻乎乎的浪费电吗?
Ok,似乎看起来,一个很合理的,时间也非常节约的,并且顺带完成了自净时间确认的第一次静态测试完成了。结果很满意。我们为了放心,打算按照经验来第二次,第三次?测试一下这个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基于风险评估的理念,我们要考虑一下接下来的测试,会有那些因素会导致测试失败?进而,我们才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重复测试来确认这个系统的稳定性。
工艺验证因为工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基于数据表达的有效,需要三个批次的数据,并且连续,才具有足够的置信限。但是作为已经极其成熟化和机理明确化的空调系统来说,没有这个必要。有那个精力和脑力,还不如多关注如何建立动态监测和持续监测的策略。
发布于 2022-01-18 10:37:18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分
1
4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