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 被收录1次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其他

端午,健康,中草药

一人,誓死情怀;一江,淌千年。一节,纪念文化;一眷,流人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即端五,古人有“值五日午”之俗。晋代周处《风土记》释:“仲夏端五,端,始
评分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
阅读 1612 赞同 1
手机端查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
端午,健康,中草药
一人,誓死情怀;一江,淌千年。
一节,纪念文化;一眷,流人间。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即端五,古人有“值五日午”之俗。晋代周处《风土记》释:“仲夏端五,端,始也。
端午节,阳气至盛,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为“恶月”。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如《吕氏春秋》中即规定人们在这个月要禁欲、斋戒。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端午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两千多年。有人说是纪念屈原、纪念曹娥或者纪念伍子胥。而据闻一多考证,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有人借划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发展到现代的賽龙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黄石“西塞神舟会”可能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当地神舟以祈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体现了古人驱瘟除恶、消灾去病的愿望。神舟会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边悬挂菖蒲艾叶,门口设香案,燃香烛,摆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神舟每到一家,村民们都要放鞭炮迎接,撒茶米,祭拜。祈求带走疾病、带走瘟疫、带走灾难,祈盼一年吉祥、幸福、安康。
小说金瓶梅中也多段描写了端午节的场景。心里,比沾了糖的小枣粽子还甜。还没有到端午节,家里上上下下,都开始为了过节而忙碌了,下人们为了采买菖蒲和艾叶,早早的就出去了,后面大厨房里,也开始准备了各种粽子,小枣,豆沙,腊肉,蜜饯,外加各样时鲜水果,已经在客厅里摆好了。丫鬟春梅,在外面用艾草编成了一只小巧玲珑的小老虎,准备在过节的时候,让自己戴在头上,以示避邪。六娘,正在自己的屋里给孩子做端午节的小香包和小粽子,预备端午节那天给孩子带上。西门庆在端午节宴会上特意端出了五毒饼,这是一种很讲究的端午节点心。用的是酥皮包的玫瑰糖馅,外面用红印印上了蜈蚣,蝎子,蟾蜍,壁虎,蛇这五种毒虫。据说,在端午吃了这样的五毒饼,就可以避免这五种度毒虫的侵害了。红楼梦中也有很多端午习俗的描写,在第三十一回中,将端午节的各项民间习俗都清楚地写了出来:“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在这回中还提到粽子,黛玉笑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前后,香菱和一群小丫鬟在玩斗草的游戏。我们知道,宝玉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时近端阳,而古人有端阳节斗百草的习俗。原文说: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
端午这天除有赛龙舟,吃粽子、鸡蛋、大蒜等民俗活动外,透过端午节热闹的氛围和清新的粽香,我们会发现这个节日是个不折不扣的古代医药节,其间盛行的诸多风俗都与中医药有着密切的关联。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的多民族采集药草、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
端午,健康,中草药

1.插艾蒿挂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现代端午节将菖蒲、艾条、榕枝插于门楣。艾,又名艾草、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南朝陶宏景《名医别录》载:“艾,主灸百病”,叶入药,性温味苦,有和背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艾叶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消炎作用,叶加工如绒,称“艾绒”,为炙法治病的燃料。另外“大艾”复制成艾片,中医学上用于芳香开窍药;也可用作杀菌、防腐、兴奋剂。在鄂西,小孩出生后三天,要用陈艾蒿熬水给他(她)洗澡,叫作“洗三”。据说这样做后小孩以后就不会长疤生疮,可消灾除病、身体强壮。在东北农村,人们常常把采来的艾拧成“火绳”,晒干后,于伏天在屋内点燃,既有清香解热之能,又有驱蚊避蝇之效。相传为隋朝杜公瞻所作的《荆梦岁时记·按语》中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日`岁多病则艾先生’。”我国著名的“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就是指艾灸法,采用陈艾叶捣成细绒后做成艾柱或艾条,在选定的穴位的表面上熏灼,借艾火的热力透入肌肤,以起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等作用,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素问·异法宜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病”。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中医认为菖蒲气味清香,外用能驱菌杀虫,内服则有清凉、健胃、祛风、提神等作用,常放入香囊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葛菊,生于水边,又名“剑水草”、“白首”俗称蒲草。《本草纲目》说,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有香气,是提取芳香油的原料。它也是味中药,具有开窍、行气止痛、祛风湿的功能,也可作芳香健胃剂。用菖蒲浸制的药酒,传说饮后可避疽气,延年益寿。《荆梦岁时记》:“端午以菖蒲一寸九节者,泛酒以琏瘟气。”。宋代欧阳修在《端午贴子词》中写道:“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在民间常将菖蒲叶与艾叶结成束,或烧其花序,以熏蚊虫。。
春秋之前,艾蒿和菖蒲就用于祭祀,《周礼·天宫冢宰》载:“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褥王藉,以时入之,以供斋盛,祭祀,共萧茅,共野果羞之荐。”《诗经·生民》中更为详细地记载了这种祭祀过程:“诞我祀如何……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诗经·王风》则有“彼采葛兮”、“彼采萧兮”、“彼采艾兮”的诗句。艾,俗称艾蒿,萧,又名香蒿,二者同类。《诗经·王风》孔疏引陆巩云:“萧,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或云牛尾蒿,似白蒿(即艾蒿),茎.,科生……可作烛,有香气,故祭祀以脂热之为香。”菖蒲也是祭祀的用品之一,据《周礼·春官宗伯》载:王者诸侯的祭祀席位分五几五席,五席是指: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其中莞席和蒲席都是用蒲草编织的席子。莞,蒲类,较细小,称小蒲。《史记·河渠书》中有“诸夏艾安”,这里的艾安即太平无事的意思。晋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四民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旅毒气。”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端午“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说:“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清富察敦崇(满族人)《燕京岁时记》记:“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直到现在有的地方挂菖蒲艾蒿时必须念:“五月五日午,屈公骑艾虎;手持葛菊剑,驱魔归地府。”
现代研究,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2.雄黄酒,你敢喝吗?
古代过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端午节喝雄黄酒有驱病健身的功用。小孩子不能喝酒,大人会替小孩在鼻子、耳朵的地方擦擦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保佑小孩平安长大。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这可能是端午戴七彩线的来历),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另一个传说,端午节,白娘子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原来是一条千年蛇精,从此民间认定蛇、蝎、蜈蚣等毒虫惧怕雄黄酒。如《荆楚岁时记》中说:“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在《月令广义》中说:“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會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雄黄是一种矿物,将它和菖蒲根一同泡成酒,有抑制细菌增生的作用,所以有句俗谚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南方广西宾阳等地,人们将买来的雄黄、朱砂、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浸入白酒中,端午这天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处,用于室内消毒。雄黄含有砷(砒霜)的成分,古人称它能“解百毒、辟百邪、杀百虫”,因此将雄黄水遍洒室内外,对环境消毒有一定作用。重点提醒,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强烈毒性,饮雄黄酒等于吃砒霜,易致中毒,慎饮。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如果为了应端午节令,一定要用雄黄酒,可将其喷一点在墙角,驱驱夏日里的毒虫。
雄黄酒慎饮。建议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黄酒。黄酒其实是种米酒,与白酒不同的是,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黄酒中含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硒等,以及一定量的糖、有机酸和氨基酸。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最佳搭配:话梅。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著,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遗精和腹泻。黄酒需要陈年,酒液呈黄褐色或红褐色,清亮透明的产品为佳,黄酒做菜可以腌制原料,增香去鲜,也可以在做红烧等颜色偏红的菜时直接加入。热着喝是有利身体健康的,烫过之后会挥发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质。
3.降糖美容桑叶茶
桑叶,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肝、肺经。桑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中品”,其意是养性。现代中医习惯将它列入辛凉解表类药物中,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除此之外桑叶所含的蜕皮甾酮对多种方法诱导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元。有人制作了端午茶,是由藿香、陈皮、菖蒲、山茵陈、芦根、薄荷、荜澄茄、野菊花、金银花、桑叶、鱼腥草、夏枯草等20余味草药配制而成。藿香快气和中,常用来治疗感冒暑湿;陈皮顺气健胃、化痰止咳;菖蒲化痰开窍、健脾利湿;金银花、野菊花、桑叶、薄荷、芦根等药性清凉,生津解渴,能消解内热;荜澄茄可治疗脾胃虚弱;鱼腥草、夏枯草则具有排痛消肿、利尿除的功效。5~6月暑气难耐、热汗淋漓的时候,喝上几口这样的端午茶,顿觉清凉爽快,肺腑皆宜。
4.保肝安神雄杜仲
“杜仲全身都是宝,雄花一朵更难得”。杜仲是珍贵的雌雄双株树木品种,其全身都是名贵的药材,如树皮、叶子、花朵。雄花就是指杜仲雄树开的花。杜仲雄花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药用花粉资源。科学研究发现:“杜仲雄花”特含60多种有效植物成分,如绿原酸、桃叶珊瑚甙、黄酮、氨基酸等以及多种矿质元素,有效成分全面,而且含量高。杜仲雄花,汇集了所有杜仲的精华,可以说杜仲雄花具备植物杜仲所有的保健功效,而且对于“强肝、补肾、通便、安眠、降三高”的效果尤为显著。杜仲雄花茶是端午节补养佳品,也深受爱茶品茶之士赞许。
5治疟清热的青蒿
全株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青蒿除了悬挂避邪之外,还用于在端午节煮水给全家人洗头洗澡,杀虫止痒除疫气。青蒿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清湿热、透骨蒸、利湿退黄等作用,可治疗湿热病、暑热温病、疟疾、黄疸、痢疾、疮癣等病症。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但是水煮后疗效消失,只可生用。青蒿可制成青蒿酒,对于慢性病者尤为适宜,可长期服用。
6争先恐后龙船花
所开的花就像端午节的龙舟头所佩带的红花而得名。此草性凉,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龙船花原产自我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是缅甸的国花,为茜草科灌木。龙船花株型优美,枝叶健壮,花色秀丽。龙船花高0.8~2米,花期5~7月,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复色等等,在庭院和园林,特别是亚热带的庭院和园林中有广泛的栽种,远远望去是一片又一片夺目的色块。龙船花的根、茎、花还可以做中药,根和茎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的功效;花可用于妇科的月经不调,闭经,高血压等。龙船花名字的由来和端午节的龙舟息息相关。在古代的端午节,人们除了会赛龙舟以外,会把这种花与菖蒲、艾草一起插在龙舟上,以求得辟邪除疫。是一种代表着平安吉祥的花卉。除了美好的寓意,因龙船花和赛龙舟有关,它的花语还有“争先恐后”的意思。
7.防虫除湿晒香茅
有柠檬的芳香,全草所含挥发油是香茅油,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还能防虫咬,是香囊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在端午节这天,用香茅煲水冲凉,可以达到驱蚊、辟祁、去风湿等效果。有些地方还用来包棕子。到野外去割香茅草。新鲜的香茅草洗净晒干,晒干的香茅草放在一个铁盆里烧成灰,第二天把草灰用手揉碎,再用最细的筛子筛,过滤出香茅草灰备用。包粽子的时候,把香茅草灰和糯米拌在一起,加上调味,放上猪肉、火腿即可,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就叫野生香茅草灰棕子。
8.明目润肤柚子叶
是芸香科植物柚子的叶子,所含挥发油有桔子皮的味道,可以防治头痛。端午节柚叶常用于悬挂、煮水饮用或沐浴、泡酒。柚叶煮水饮用可祛风止痛、散寒除湿、消食,同时柚叶茶还能明目,防止眼部出现细纹。柚叶煮水洗面可达到润肤的作用。柚子叶的味道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特别好闻,不浓也不烈。用柚子叶炒烧肉出来一股淡淡的自然清香味道。柚子叶的清香让其具有芳香化湿、理气解郁的功效。整个菜式有了柚子叶的调味,既健康又美味。柚子叶炒烧肉:柚子叶100克(调味用),烧肉500克,花生油少许。烧肉切片,柚子叶洗净切碎。热锅倒油,油不用太多,放入烧肉片爆香,加入柚子叶翻炒,加少量清水,用文火闷煮五分钟即可。
9.止痛美容熏白芷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采用艾叶、苍术、白芷等中草药在室内煨烧,更有辟秽、消毒、净化空气驱灭蚊虫的功效,对净化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也可制成苍术白芷烟熏剂。
Ps:还有一个端午的中药秘方,端午制“茶饼”:上山采药,鱼腥草、葛藤、人字草、地锦草、紫苏、车前草、艾叶、菖蒲,再加陈皮等,稍作阴干后,趁鲜切碎,堆积阴暗处自然发酵。等长满白色菌丝后,用手抓成团,晒干为“茶饼”。一年四季,“茶饼”当着“凉茶”饮用。夏天,取一个“茶饼”,泡上一壶水,饮用,即解渴,又利尿、消暑,每天都饮用。平时要是感冒了,取二个“茶饼”,外加几片陈皮,泡一杯水,趁热喝,味稍麻却不苦,一般感冒二三天也即好。
10.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却病强身,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中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的香袋,还有一种“蚌粉铃”的香袋:“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清《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清嘉录》中记有一种精美健人:“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缀、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鬃,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较低,因此最适合佩挂。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须注意,在传统香袋里多数采用的是中药香料等熏香,对于怀孕女性,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的早期怀孕期,并不适宜长期随身佩戴香袋。虽然偶尔闻一下香袋中的气味,不会马上就导致流产。但如果长期随身佩戴,持续刺激,并不适宜。为此,专家建议,孕妇还是慎用为好。和传统的端午节中药香袋相比,如今的一些时尚香袋是在干花片上滴上天然精油或香料,以做成香包。对于花粉过敏、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人群或孩子还是不佩戴为好。还有薰苍术这种端午节传统习俗,用苍术
11.洗药浴
汉代《大戴礼》记载:“午日以兰汤沐浴”。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沐兰汤用的是菊科植物佩兰,一种芳香除湿的中药,煎水沐浴,有利于预防皮肤病。现在民间多用新采摘的艾叶、菖蒲等浸泡或煎煮后进行洗澡,可以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在广东,人们多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汤洗浴;湖南、广西等地,则用侧柏叶、大风根、艾叶、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可以去邪毒、治皮肤病。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用大蒜衣泡水用来洗脸洗澡的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井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据说端午节用大蒜衣泡水沐浴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12.驱五毒防范时疫
五月入夏,各种毒虫出没,疫病丛生,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人们为了避邪趋吉,防范瘟疫逞凶,便将蛇、蜈蚣、蝎子、蟾蜍、壁虎“五毒”的剪纸图像,贴在门上和房间的墙壁;有的是在红纸上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有的是把五毒的形象系在儿童手臂上;民间还有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等风俗,以避诸毒。清代,时兴“倒灾葫芦”风俗,是把贴有五毒形状的葫芦倒挂于门楣,表示已将五毒之气泄尽。现代应再加上新的五毒,苍蝇、老鼠、蚊子、臭虫、蟑螂,禁吃穿山甲,蝙蝠等野生动物,有利于防范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3.粽子及必吃美食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诗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春秋时期就有了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以后粽子成为端午固定食品。内容有所变化,主料成了糯米,以煮食为主,同时还出现了添加中药益智仁的“益智粽”。此后不断涌现新的添加物,如红枣、小豆、核桃等果实以及中药等,之后菰叶也变为箬叶、苇叶。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粽子的配料中很多都有补益作用,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还能够增加蛋白质含量;花生、莲子、山药、芡实是夏季清补的食材。制作肉粽、蛋粽,则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并增加铁的含量。枣馅儿粽子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馅儿粽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水果馅儿粽子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蛋黄馅儿粽子有健脑益智的功效。《调鼎集》里就收录了竹叶粽、艾香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和火腿粽,除了蒸、煮,还常常油煎。《食宪鸿秘》中更有一种粽子,用核桃肉和薄荷末拌匀作馅。
13.1. 棕叶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治疗“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另外叶子不仅带来清香,还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研究证明,粽叶(箬竹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也有用竹叶或荷叶包粽子,作为中药,这些叶片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食、健胃等多种功效,能降低粽子的黏腻,有助于机体对粽子营养成分的吸收。
13.2 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做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中医用它主要治疗消渴、尿多、自汗、泄泻等症。糯米的可溶性淀粉易为人体所吸收,对胃病及虚弱者较适宜。但由于糯米不易消化,因此端节前后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配其他食物,这样会导致消化不良、肠胃不适。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其糯米含量大约为50~100克,就如同一碗饭的分量,如果摄入过多,特别是粽子里再加有大枣、豆沙等甜食,就有诱发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危险。因此,粽子好吃还要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免血糖升高。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芒种过后,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
13.3.茶蛋,鸭蛋和大蒜蛋
五香茶叶蛋 材料: A 鸡蛋 10个 盐 15克 乌龙茶1杯(240ml) B 五香粉 1大匙(15ml) 八角 12克 花椒 7.5克 干姜 12克 丁香4克 盐15克 调味料 酱油 120ml 冰糖 1大匙 做法: 1、蛋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盖过鸡蛋,再加入盐拌一下,大火烧至沸腾后,中火煮 10分钟,捞起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再将蛋壳用汤匙均匀敲裂。2、砂锅加入适量水,倒入材料B以中火煮至开后加入调味料,然后放入鸡蛋及乌 龙茶叶,水火煮40分钟后熄火,浸泡约1小时入味
玫瑰绿茶蛋 材料 A 鸡蛋 6个 玫瑰花 1/2杯 (1杯为240ml) 绿茶茶叶 1/2杯 冰块 20颗 B 肉桂 10克 八角 3个 甘草 10克 调味料 盐 1大匙( 15ml) 冰糖 1大匙 做法: 1、将鸡蛋洗干净;将材料B装入布布袋中做成卤包。 2、取一锅加水,以能盖过鸡蛋为准。卤包放入锅中煮沸,转小火煮20分钟后,加 入所有调味料及鸡蛋煮3分钟,然后用汤匙将鸡蛋均匀敲裂,再加入玫瑰、 绿茶,以小火煮30分钟。 3、熄火浸泡,加入冰块冷却后,再开火煮至沸腾,然后熄火,蛋仍在卤汁中浸泡 约1小时入味即可。
端午节,高邮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13.4煎饼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其它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煎饼等,都是人们常做的节日食品。在众多的食品中,糖糕、菜角以及煎饼又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其中,煎饼更是受到河南人的喜爱,而且十八地市各有各的特点,如周口就比较偏爱煎饼,种类也很多,有小米煎饼、小葱煎饼、韭菜煎饼……  
13.5黄鳝  
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经过一个冬天的蓄养和一个春天的复苏,再加上天气转暖,食源丰富。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端午黄鳝赛人参",端午前后吃黄鳝是最佳时节。黄鳝,通过人工繁殖,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而过去,黄鳝是在端午时节吃的。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另外,黄鳝也是端午“五黄”中的一种,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家庭吃黄鳝也可以“随意”一些。黄鳝汤也是夏季一种不错的汤水选择。做法是将黄鳝的脊椎骨、血、头部分与肉分离,肉待用,先将其他部分熬一下,熬好汤之后再放入鳝肉,熟了就可以关火,加入少许盐等调味料就很鲜美了,这种做法叫“原汤炖原肉”。想要取得更好的滋补效果,还可以放入一些枸杞、淮山等食材。煮黄鳝粥,如果是想口感清甜一些,等白粥煮好,趁着滚烫时,就加入料酒、姜末、切成段的黄鳝,稍稍加热两三分钟,加入调味料就可以了。如果是想口感鲜香一些,可以先用料酒、姜末等,将黄鳝段爆炒一下再加入白粥。需要提醒的是,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13.6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13.7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健康端午节,用好中草药。”端午节的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在香囊内放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薄荷、紫苏、芸香草等)等习俗,你会发现用到很多中草药。端午节养生还会有雄黄、菖蒲、柚叶,桑叶、杜仲等中草药。端午节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节俗之一。大概是因端午前后草药地上部分生长茂盛成熟,药性好的原因吧。更有些药物严格规定要在五月五日进行炮制。端午捉蛤蟆制药的习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的传说,现代有不少地区还有端午捉蛤蟆的习俗。蟾酥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清朝宫廷太医院规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取酥日。太医院官员在捉癞蛤蟆的时候还要讲排场,宫服仪仗,列队举幡,高奏鼓乐。有诗讽曰:“抖擞威风出凤城,喧喧鼓吹拥霓旌。穿林披莽如雄虎,捉得蛤蟆剜眼睛。《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受人青睐的是艾草,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人们将采来的散发芳香的艾草,插在屋门、窗户上,妇女还插在发髻上,还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一种能“招百福,驱百邪”的神草。与此同时,人们把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扎成“蒲龙”与形似剑的蒲叶,悬挂门上。《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台湾民间流传端午时贴“午时联”的习俗,“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认为艾能消祸祛邪,带来幸福吉祥。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端午时节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唐·文秀)《端午》诗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发布于 2021-06-12 21:02:04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分
评论
1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