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 被收录1次
设备工程 设备

风舞槐花香满路

五月,槐花开,一串串槐花像银链,似玉朵,似一团团白雪,又似袅袅的白云,飘出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浸润至心间。一阵风,满树的槐花像白纱般柔软,云烟般飘荡,落香满路。深吸甜馨幽香,思绪飘回童年。家乡有小
评分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
阅读 509 赞同 2
手机端查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即可在手机上查看
风舞槐花香满路
五月,槐花开,
一串串槐花像银链,似玉朵,似一团团白雪,又似袅袅的白云,飘出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浸润至心间。
一阵风,满树的槐花像白纱般柔软,云烟般飘荡,落香满路。深吸甜馨幽香,思绪飘回童年。
家乡有小山,长满了树,只是普普通通的洋槐树。春季无色,只有淡淡的微绿,至盛夏,满枝的槐花飘曳,远望洁白似雪,芬芳会引来一片片目光。 
相传,槐树为仙树,槐花仙子总是借槐花的袅袅香气走出南天门,洞察人间的凡事。槐树下搭台唱戏,有迎接仙女下凡之说。
还有天仙配里的那一颗老槐树,为董永七仙女做媒。
民俗有云“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在物质短缺的贫穷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槐花、槐叶还是救命的口粮,在欠收的年景,帮助人们度过了饥荒,被老百姓称为“救命树”。槐花盛开的日子,母亲忙碌的身影,蒸槐花饭贴窝窝头和槐花的清香是我幼时的记忆。刺槐花开了,可采来食用,尤在当今,刺槐花更是成为一种野蔬、一种美味。扭住槐花开的密实的一枝,转几转,槐枝应声而落,揪了一串便放入口中,阵阵清香。勾槐花,备一根长杆,上面绑上用细钢筋弯好的铁钩或者镰刀,高高举到树冠中,去钩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槐树花。
槐花学名叫刺槐,又名洋槐,花为白色,可食用。槐花可代茶饮,花蕾可食,用于制作槐花荆芥饮、槐菊茶、大黄槐花蜜饮、马齿苋槐花粥、地榆槐花蜜饮等。在家乡,槐花一般是做薄饼,或做饺子馅,美味留于口齿,幸福沁入心脾。天然健康的食物已经成为了当下人最看重的一点,槐花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还有养眼美容的功效,实在是一款非常适合端上餐桌的美食。比较常见的有:槐花粥、槐花清蒸鱼、槐花饭、槐花包子、槐花饺子、槐花煎饼、槐花炒鸡蛋等。下面是槐花麦饭,槐花鸡蛋饼,槐花包子、槐花饺子的家常做法。  
槐花麦饭:把槐花洗净,控干水份,放入容器中;放入适量面粉、盐和五香粉,用筷子拌匀;蒸笼中铺上笼布,将拌匀面粉的槐花放上,盖好笼盖,15分钟即可。取出后,用筷子拨散,吃法有三种,都很好吃哦:直接吃,更突出槐花本身的清香;用蒜泥、酱油、香油、辣椒油等调味料调成汁,倒入槐花麦饭中拌匀即可;热锅凉油,下花椒粒、干红椒炸出香味,再下蒜苗(或小葱、蒜片)爆锅,放入蒸好的槐花麦饭炒散即可。
槐花鸡蛋饼:新鲜的槐花除去花茎(老茎的口感比较差,必须去除。)摘下花朵洗净。将槐花用开水烫一下, 捞出控干。将鸡蛋打入碗中,可以放一点面粉,也可以不放,根据自己的喜好,搅匀。然后将控干的槐花放入搅匀。将平底锅放油加热,倒入搅匀的鸡蛋槐花液,摊平,直到变成金黄色出锅。
槐花饺子:在槐花含苞待放尚未完全开绽之时采摘,用清水洗净沙尘,入锅稍微煮一下,断生即可;把槐花从锅里捞出,放在清水里冲泡,以去掉青气,然后用手挤干水分。将猪肉、葱花、姜末剁馅。将槐花放入剁好的肉馅拌匀,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调料。取饺子皮,包饺子,下锅煮沸之后用冷水打三次即可。
槐花包子:槐花焯水过凉,挤干水份。肉丁加姜末、料酒、香油拌均,腌30分钟。将槐花、肉丁、小葱、海米加盐拌均,调成包子馅。将发酵好的面团切剂、擀皮、包馅。包好的包子放进蒸锅里,室温下二次饧发。入锅大火蒸制,上汽后继续蒸12分钟,关火,虚蒸3分钟开锅,即可。
槐花开时,有养蜂人在山脚下,摆开蜂箱。这时母亲会带着我去买槐花蜜。槐花蜜很稀,淡淡的黄色半透明,养蜂人说,现在天气湿度大,蜜蜂采来的蜜含水也高。刺槐的总花序长十几厘米,花呈白色,具有很浓郁的清香气。因为刺槐花含有很高的糖分,所以是一种宝贵的蜜源植物,蜜质优良。喝蜂蜜通便排毒,效果最好的当属槐花蜜。
槐花,生的洁白,清秀,清纯自然,浓香却把你紧紧缠绕。特别是在外工作的人思乡念家,它的香让你一嗅,思念就瞬间融化。古代中国许多与槐花有关的诗歌,比如:“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白居易。秋日),“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子兰。长安早秋)唐朝诗人韩愈等分别留下了“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轻衣德马槐荫路,渐近东华渐少尘”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涛有诗句:“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唐代罗邺写的一首专门描写槐花的诗: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 “高高山上哟,一树药槐哎,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这首名为《槐花几时开》的爱情民歌,是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来自四川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
花开得最繁盛的时节,会有人搭了长长的梯子爬近树端,剪下那一枝枝槐花,说是药材或者染料。槐花入药首载《本草拾遗》,别名:槐蕊、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白槐、细叶槐。其性味苦而微寒,归肝、大肠经。槐花可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 ,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为适宜。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黄连、地榆等,如榆槐脏连丸(《成方便读》);用治血热便血,常与栀子、荆芥穗、枳壳配伍,如槐花散(《经验良方》)。突出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可用单味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现代药理还证实其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抗炎等作用,临床上治病广泛,鲜用、干用、炒用均可,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槐花所含的芸香甙(芦丁)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维生素,可增强血管壁弹性,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可预防中风。槐花可以泡酒,槐花100克,白酒750毫升,白糖适量。摘取即将开放的槐花蕾,装人纱布中,与白酒同装人容器内,加人适量白糖,密封,2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30~5O毫升,每日 1次。此酒甘醇清香,具有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健胃消食,消除疲劳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及脾虚纳呆,体倦欲寐,形体肥胖等病症。
  还有一些槐花治疗皮肤病的验方:银屑病炒槐花适量,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头癣炒槐花适量,研细末,用食油调成膏状,患处洗净(勿需剃发)后,取适量直接涂敷,每日1次。黄水疮炒槐花15克,研细末,每次3克与香油调成糊状,将患处常规消毒后涂敷,隔日1次。 阴囊湿疹干槐花15克(或鲜品30克),野菊花12克,水煎取汁约1000毫升,放温后,以净纱布蘸洗阴囊,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
有很多古代中医药方录收载槐花。
《经验方》: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2]
《经验良方》:槐花散,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永类钤方》: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
《杜氏家抄方》: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
《箧中秘宝方》: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
《滇南本草》: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水酒送下。
《摘元方》: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
《本草汇言》:槐花(微炒)三钱,白芍药(炒)二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景岳全书》:槐花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清酒吞下三钱许,早中晚每日三服。如不能饮酒,滚水盐汤俱可送下。
槐花在开过之后,慢慢长成一串串圆鼓鼓的荚果,那就是槐角了,槐角里面包有豆,称为槐豆。槐角为槐树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性味、功效、主治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较槐花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常与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如槐角丸(《和剂局方》)。煎服,6~12g,或入丸、散。孕妇慎用。 枝头上饱满的槐角垂下来,摇摇晃晃,像极了一串串小灯笼,那么好看,有的地方妙称它为“九连灯”或“金角儿”。槐角除了又叫槐豆,还叫天豆、槐连豆,小时候在家乡采摘槐角后,经过去壳、浸泡等处理,母亲做成的槐豆饭,吃起来津津有味。如今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忆。如若今日食来,不知味道是否依然?
春来夏去,花开花谢,地上薄薄的一层白色槐花,雕刻着道路的容颜,不变的,是清香。
Ps:周建理老师纠错2020版药典槐花:槐花的非腺毛究竟是几个细胞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钝三角形,直径14~19μm。具3个萌发孔。萼片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非腺毛1~3细胞,长86~66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草酸钙方晶较多。
非腺毛1~3细胞?看看徐国钧先生的红宝书——1-6,在编写药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其描述明显与徐老先生这样的业界泰斗有差异,那无论是起草者还是复核者,都应该谨慎地去再看一看,再多采几个样品,再多做几遍实验。
  
         
 
                        
                          
  






发布于 2021-05-22 15:58:5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评分
1
2
收藏
更多